可是日子一天過一天,還是沒看到白螯抱蛋,反倒是不去注意的龍紋螯蝦(有跟橘螯混養),竟然長到5-6公分,莫名其妙自己抱蛋了。該不會是龍紋螯蝦跟橘螯混交了吧!(其他單獨養的龍紋螯蝦還未發現抱蛋的情況)針對這個情況,在網路上有不同說法:
- 有人認為龍紋螯蝦都是母的,所以自體繁殖生出來的都是母蝦。
- 也有人認為龍紋螯蝦還是得公母蝦交配之後才會抱蛋。
總覺得這一切都是謎。只好再觀察看看囉....
之前在老家的兩呎缸是用來養玫瑰蝦的,但是自從生了很多小蝦之後,就開始一隻隻掛點。後來改養巧克力娃娃跟黑殼蝦,不過也是在我爸的照顧下,又掛點
雖說如此,我在台北的向網友要來的無品系孔雀魚卻活的好好的,而且生了不少可愛的小孔雀魚。
而且也在網路上發現有魚友在賣品系的孔雀魚(彰化魚奴)。
於是乎就跟老婆一起到了這位魚友的展示區挑魚,左看右看,最後買了兩對的黃化全紅孔雀魚,開開心心的帶回老家養。不過不知道是水質不合、受到驚嚇、天氣太冷,這兩對孔雀魚都不吃飼料而且還搖頭晃腦,真叫我擔心。
所幸一個禮拜過去了,又回到老家,看到活蹦亂跳的孔雀魚,而且能吃能拉能追尾,
心理面召實高興了不少。尤其是其中一隻母孔雀魚肚子大了不少
看來幾天會生下小孔雀魚,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我沒有很好的接生環境,只好放了很多水草,讓剛出生的小孔雀魚有地方可以躲,這樣才不會被母魚吃掉,希望下次能看很多的小孔雀魚。
雖然我的玫瑰蝦越養越少,不過還是得避免意外的折損
尤其是萬一生出小蝦子,也要避免被青苔鼠吸食掉
可是這個青苔鼠移動速度超快,稍為一有動靜就躲起來了
所以為了撈青苔鼠,通常小漁網會把魚缸裡面的排泄物與造景弄得亂七八糟
但是又不見的抓得到...
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,總算在昨天我想出辦法
就是用600ml的寶特瓶做出類似澎湖雙心石滬的效果...
其實也很簡單,看下圖就知道了
先把寶特瓶剪成兩半
然後再把兩各部份疊起變成下面這個樣子
最後平放到魚缸裡面
經過我實驗過後,魚缸是一呎半的魚缸,裡面有3-4孔雀魚,2隻黃金青苔鼠
經過一個晚上,抓到了兩隻青苔鼠跟2隻孔雀魚..
有興趣的魚友可以試試看~~